找到相关内容77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、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(1)

    简陋,斥佛异端。伯华哓音瘏口,如常不轻,不避辱詈。洪贞一儒者戒予:如延伯华来,当撕其扇,唾其面!”  页155  毅,独立无羁,绝不人云亦云。对于这样的人来说,改变信仰的问题是尤其严重的,如果要接受佛教...欧阳渐虚龄六岁。由欧阳渐的曾祖、祖父及父亲三代,通过诗文修养的日渐积累,以及向仕途的逐步接近,欧阳家族大体上实现了由农人阶层向士阶层的转变。在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下,这也是一般家庭改变身份的必由之路。...

    程恭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652376.html
  • 从宗教社会学观点论析星云大师的领导法

    自告奋勇负责领导“僧侣救护队”赴台,当时的台湾,佛教衰微而基督教盛行,不少僧青年为生活而还俗或转入军中,信徒也为了求职方便及自身平安而改信他教,甚至有人劝导星云大师改变信仰以策安全,但他以斩钉截铁的...大至国家存亡兴衰,甚至改变世界历史。领导人透过行为、言语,甚至精神感召影响、感化追随者,达到追随者对他们的仰赖,与其合作无间,迈向共同目标。而这份仰赖形成了领导人对于群众一种特殊的吸引力,即社会学家...

    妙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164123.html
  • 佛教的思想与历史(一)

    “大乘佛典”二十八页)乃是理所当然的事。  比丘的团体是这样的,而在家人信徒的团礼则更为自由。彼等就连改变信仰也未受到限制。——佛陀劝告世人一本初衷地继续信奉各自的信仰而无妨。只是此时教导世人的要点是...怎样都是哲学的且是宗教的。未留下自己的著作,且是伟大的教育者,在这一点上,佛陀也许很类似哲学之祖的苏格拉底(Socrates; 470? -399 B.C.)。但是,终究末成立苏格拉底教之颊的信仰。...

    长尾雅人著 许明银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1764422.html
  • 演培法师:人间佛陀(4)

    佛教徒,并愿为佛教的外护。由此可以想见佛陀的感化力。   这位改变信仰的频昆娑罗王,当时也还不过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国王。自他归依佛后的数十年中,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愿,总是一直的热心事佛,对于佛教...不如法的事情。大家都以佛为信仰的中心,不特没有主从的关系存在,亦没有谁支配谁的现象,更没有人种阶级的差别,为谙弟子信仰中心的佛陀,亦自认为是僧伽的一份子,从不以领导者自居,更拒绝弟子对他有特别的待遇。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365957.html
  • 英伦归来话佛教——净因﹑圆慈法师访谈录

    不是强迫信仰。传布佛法的目的并不在于让人改变信仰,而是在于向他们指出通往真实、快乐与安详之路。一旦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信奉了佛教,对于这个民族或这个地区而言,佛教已远远不只是宗教信仰,而是圆满人生的源泉。...   释尊的诞生   卫塞节首先庆赞的是释尊的诞生。在这一部分中,我不想仅仅用一些空洞的史料,而是想从佛教信仰的角度来加以介绍,这样释尊的诞生对于佛教徒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就更加清楚了。从佛教信仰的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5871440.html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这就是因为宿有善根。有些人虽然接受了佛法,但日后遇到逆缘就退失了信仰,这是因为根浅的关系;还有些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道念坚固,任何挫折都无法使他改变信仰,这是因为根基深厚的关系。所以说,修学佛法还必须...,远离虚妄分别,不起爱恶取舍,以平常心去对待一切,那么我们就能与三世诸佛在一起了。 《金刚经》的信仰 佛法是以信为能入,智为能度。而整个佛法的大纲,也不外乎信解行证四个部分。《大智度论》曰:“信如手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2)

    王在阿罗汉和其他几位从达通来的僧人的协助下,对信仰密教的人民强力地使之改变信仰,并且在牢固的基础上建立了上座部佛教。阿尼罗陀王为向达通王摩鲁诃求取佛教经典而曾以兵戎相见,阿尼罗陀的愿望获得了满足,用...得以解脱罪恶,于是改变方法只求依靠他力。在经典中记载有阿弥陀佛曾发大誓愿,愿以连续的转世再来为众生作诸善事,所有念诵圣号至一心不乱者都可发愿临命终时往生极乐国土。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远在源空之前就见知于日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281886.html